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能分辨它们。
2.能初步区分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3.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并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其本质,能从“质”和“量”两方面的变化来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4.理解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原则,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步骤,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
5.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掌握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计算。
6.能根据反应物、产物的种数和组成特点,判断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既: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1.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判断所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通过物质有关资料的介绍,判断所体现的性质是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考查信息分析能力。
3.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化学反应中某物质的化学式。
4.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揭露“伪科学”。
5.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运用综合、对比、迁移等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多数是信息给予题。
6.对有关纯净物、含杂质的物质进行分析计算,计算工业生产中的原料和产物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7.能根据反应物、产物的种数和组成特点,判断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既: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1.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使用质量守恒定律的注意点:
① 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化学变化,不能应用于物理变化。
② 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③ 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之间要按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因此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质量的简单加和。
④ 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2.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表达式:A + B = AB
② 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表达式:AB = A + B
③ 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表达式:A + BC = AC + B
④ 复分解反应—— 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表达式:AB + CD = AD + CB
3.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① 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② 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写化学方程式时常出现的错误:
① 不尊重科学实验,随意臆造化学式或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反应。
② 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没有配平或计量数不是最简比。
③ 化学式书写错误。
④ 写错或漏写反应条件。
⑤ 错标或漏标“↑”(气体生成符号)、“↓”(沉淀符号)。
“↑”:如果在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那么应该在生成气体的化学式后面标“↑”。
“↓”:在初中阶段,只有在溶液中发生反应时生成沉淀,才在生成沉淀的化学式后标“↓”。